三十集电视连续剧《福根儿》故事大纲
福根儿(暂名)
这是发生在林县红旗渠畔又一个荡气回肠的真实故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时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林县临淇镇白泉村发生了一件趣事,高小学生、校宣传队队长张福根自编自演的快板《新式结婚就是好》,不但走红了十里八村,而且还为本村的大光棍高老实勾来了一个媳妇红秀,一时间凡本村还没娶到媳妇的光棍汉们纷纷要求加入张福根的宣传队,以图得尝姻缘。村支书刘高山嘱咐张福根利用这个机会,在本村搞几场劳动竞赛,谁成为劳动状元谁才能抽出一天时间与张福根一起到乡间演出。而村支部副书记、生产队长魏大河却认为张福根此举是不务正业,有失农家子弟的本份。血气方刚的张福根为此与魏大河展开了一场挑粪比赛,结果年仅十五岁的张福根凭着一股子狠劲挫败了魏大河,赢得了“拼命三郎”称号。生性耿直的魏大河对张福根的意志和勇气十分佩服,并与支书刘高山商议将张福根作为入党对象重点培养。
张福根高小毕业那年,中共林县县委发出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号召,一时间全县各公社、各大队纷纷抽调精锐劳力,十万人马战太行。面对轰轰烈烈的建设形势,品学兼优的张福根毅然放弃了保送就学机会,回到家乡参加劳动,他的老师为此大叹惋惜。
回到家乡的张福根很快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身先士卒的苦干精神,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不久便当选为村团支部书记。这时,林县红旗渠修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副大队长高老实在为红旗渠送粮途中,因山路崎岖不幸跌入山涧。高老实的死让张福根第一次萌生了要为村里人修路的想法。
刘高山和魏大河决定让张福根接替高老实,担负起组织生产、支援红旗渠建设的重任。张福根临危受命,一腔热血,却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在张福根伯母、老党员秀娥的大力支持下,张福根带领50余名老弱妇幼,白天生产,夜晚送粮,几经劳累困顿,几经艰难险阻,出色完成任务,工作成绩位居公社第一。与此同时,白泉村的滴水崖抗旱保田攻坚战打响了,在破冰溉田期间,张福根被一个大冰块撞下山崖,腿部严重受伤。
张福根在白大娘家养伤,与“铁姑娘”樱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二人商定等红旗渠出水的那一天结婚,但樱桃却在从红旗渠回家看张福根途中,从陡峭的山路上跌下山涧,献出了生命。张福根在樱桃的坟前发誓,一定要把白泉村通往山外的路修好。
副书记魏大河带领白泉民工在红旗渠总干渠施工时不幸遇难,20岁的张福根接替魏大河担任了白泉村副书记及生产队长。为缓解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压力,张福根开始思谋粮食增收措施,这时一个叫香草的女人悄然走进了张福根的生活。
高老实的弟弟高二孬暗恋香草,为达到夺取香草的目的,高二孬污陷张福根与自己的寡嫂红秀有染。红秀悲愤之余,要带儿子根保回娘家居住,聪明的香草用一条奇计挫败了二孬的阴谋。
张福根与香草、张合群研究制定了白泉村粮食增产计划,一是开山造田,扩大种粮面积,二是开发样板田提高粮食单产,三是将原先的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以增加粮食总产量。就在张福根积极致力于粮食增产并初见成效的时候,一场大四清运动将他置入了无边的委屈之中。
张福根的贪污问题经查证纯属二孬栽脏,大队准备处理二孬,张福根考虑到劳力缺乏,开释了二孬。张福根的一年两熟实验成果在公社书记郭留根的重视下得以在全县推广。郭留根到白泉看望积劳成疾的刘高山,刘高山在弥留之际,将白泉村的发展重任托付给了张福根。
郭留根鼓励张福根带领大伙开山造田,打井蓄水。张福根通过长期研究考察蓄水旱井的蓄水特点和建筑构造,找到了旱井水质腐败的根源,带领村民先后在群山之间凿打灌溉旱井、畜用旱井、食用旱井等共1800余眼,使缺水的白泉村变成了甘冽的“百泉”村。就在全国推广白泉村食用旱井防腐技术的同时,张福根却在治理“圪针田”时又一次受伤。
在养伤期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当上了造反派头头的二孬坐镇白泉,对正在养伤的张福根进行了报复批斗。张福根白天接受批斗,晚上和香草、张合群等一起探讨解决造田和蓄水方面的技术难题。在全村群众的竭力维护下,造反派们偃旗息鼓,张福根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带领村民兴建文化大院,并与患难与共的香草喜结连理,这一年正好是红旗渠建成通水。
白大娘的儿媳妇山菊难产,因山路难走在送往公社途中死去。心情沉痛的张福根顾不上妻子和生病的女儿,与乡里派来技术员金锁等日夜奔波在群山之间勘测地形,筹划修路大计。
二孬散布谣言说张福根踩死了“白龙”,惹恼了山神,如果修路一定会有凶事发生。恰在这时,张福根的好伙伴、三连长张合群,在开山放炮时,被炸起的飞石击中头部而死。一时间众村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张福根无比沉痛地将张合群的遗体送回了家,等待他的却是一场意外的变故。
张福根费尽周折带领村民修好了白泉村通往山外的路,并成功为白泉村引来了国家三线建设项目——国家微波通讯151站。白泉村通路通车通电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些山外姑娘小伙慕名而至,有的甚至甘愿在白泉村安家落户,白泉村人第一次在山外人面前挺直了腰杆。
二孬的外甥女柳晴随父亲来白泉学习旱井防腐技术,喜欢上了村技术员高岩,不料二孬从中作梗,将柳晴许给了造反小将二愣子,高岩向张福根求助,张福根帮助高岩得偿所愿,却与二孬结怨更深。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白泉村,张福根敏锐地感觉到了这次社会变革的伟大意义,与村长高岩召开支部会议商议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二孬从柳晴那里探出口风,暗地里向乡里告发,张福根因此而受到了乡里的严厉批评。
土地承包制推行后,多数村民为了多种粮食,乱砍乱伐坡地和山陵的树木,张福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告诫村民山是生存之本,不可因小利而害大体,并向上级反映这一情况,引起了县乡领导的重视。因伐卖树木和倒卖山货而富起来的二孬借机纠集部分群众找张福根的麻烦,并打伤了张福根的两个儿子。张福根的弟弟张寿根要找二孬算帐,被张福根栏住。
一夜暴风雨,白泉村山体滑坡,催毁了村里的学校和部分道路,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功课,张福根和学校老师梅子商量,暂时在自己家里上课。
张福根召开群众大会,再一次告诫村民乱砍乱伐树木的危害,二孬却不以为然。乡里下达了村干部选举的指示精神,二孬去乡里活动,要与外甥女婿高岩竞选村长。竞选失败后,对乡长说是张福根做了手脚,公报私仇,要独霸白泉村。张福根对此不屑一顾。
为了既让群众致富,又不伤及山之根本,张福根带头搞起了养殖,并将自家的牲畜赊给困难村民发展养殖,自己却将目光投向了荒山绿化这一宏伟蓝图。
这时候,林县撤县建市,市林业局提出了发展旅游、退耕还林的规划战略。张福根、高岩认识到这是一个改变白泉村面貌的难得机遇,而要抓住这次机遇,当务之急就是必须硬化村庄通住外界的25里公路,但由于资金太过庞大,张福根的提议立即遭到了村委会会计和以二孬、根保为代表的大多数村民的反对。
张福根和高岩千方百计做通了村民退耕还林的工作,带头和村民们一起挖鱼鳞坑种植林木。由于超负荷劳累,年过5旬、身患多种疾病的张福根,昏倒在了山沟里,不幸右眼失明。妻子香草情急之下,提出要和张福根离婚,儿媳改芹心疼得流下了眼泪。
白泉村的粮田和荒山种上了药材和经济林木,荒山得以绿化,不料却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原定的政府许诺给村民退耕补贴款取消了!二孬唆使侄儿根保带领村民到村委会和张福根家中兴师问罪。
张福根不顾多病的身体,四处奔走协调资金,在林州市委、市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支持下,白泉村的道路得以硬化,整洁干净的盘山路像带子一样缠绕在群山之间,而这时的张福根却累得住进了医院。
二孬去山上摘果子,不慎失足落下山坡,脚伤严重,不能走动,巡山的张福根看见后,以将近七旬的多病身体将二孬背回了家,自己却大病一场。二孬被张福根的人品和精神感动,向张福根道出了张福根二儿子两口子离婚的原由,张福根原谅了他,二人终于捐弃了前嫌。
村民们尝到了退耕还林与荒山绿化的甜头,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生活,张福根采纳了二孬的建议,将白泉村开发成为旅游风景区和写生基地,并在白泉风景区建立了白泉渡假村。
村妇女主任柳晴在村里搞起了五好家庭评选和敬老爱老活动,张福根大儿媳改芹被推荐当选为全国敬老模范。张福根因工作成绩突出,当选为省劳模和农民标兵,公社书记亲自把“百姓福根”的匾额送给了他。重阳节来临,柳晴在村老年活动室举行爱老敬老表彰大会,六名百岁老人把自己精心编织的花环戴到了张福根头上……
该剧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展现客观历史的多元化和复杂性,设身处地地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张福根、高岩、柳晴等农村基层干部形象血肉丰满,即便像高二孬、二愣子等反面形象,也能恰到好处地展示其心灵蜕变过程,避免了脸谱化、模式化和简单化,具有深刻的思想含量和较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