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2014--j--01526】
历史故事
详细梗概:(3517字)
明˙隆庆肆年,时任吏部左侍郎的李炎,为顺利接任两广总督之职,不辞辛苦亲自前往距京城千里之外的苏州城南柳荫巷“卧云堂”字画店。此行地目的旨在求得恩师高拱,一生钟爱的,出自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笔下的旷世之作《秋风纨扇图》。
在苏州知府董成和本城盐商刘员外的协助下,李炎如愿的得到了这幅流落民间百余年的画中之宝,并顺利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一年之后,李炎履行当初的承诺,在官场上为董成和刘员外分别谋得了相当不错的差使。然而,这三人仕途上的成功却是以一桩离奇的冤案作为代价的。在这起冤案中,自幼效力于“卧云堂”百年字画老店的杜堇亭成了李炎等人仕途道路上的牺牲品,但他的死并没有使自己的妻儿躲过劫难......。
隆庆末年(农历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登基,改元万历。先帝驾崩、幼主登基,朝野上下派系纷争激烈。为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首府大臣高拱联合顾命大臣高仪和吏部给事中洛枫,趁新皇年幼、根基未稳之际,上书弹劾与自己权利相抗衡的内阁次辅张居正和东厂提督冯宝。而另一头的冯宝也早已觉察到,高拱为与隆庆皇帝的贴身太监孟超沆瀣一气来把持朝政,一定是要在第一时间除掉自己。因此,冯宝借助身为万历皇帝“大伴”的优势,在两宫太后跟前,以高拱曾袒护自己的门生李炎,在任两广总督期间,虚报空额、贪墨军饷、大敌来临之际贪生怕死,丢到城池为由,参了高拱一本,还在两宫太后面前大加称赞张居正为国之栋梁,并举荐张居正接任当朝首辅大臣之职。两宫太后听完冯宝的阐述,又看了张居正的奏折,并认真的回顾了高拱在前朝任职期间的所作所为,经综合分析眼下朝野之中面临的严峻局面,认为,由张居正取代高拱做首辅是明智的选择。因此,第二日皇上就下旨罢免了高拱的首辅大臣之职,命其回原籍闲住,同时加封张居正为万历新朝首辅大臣、薛宗成为督察院左都御史,蓟州总兵元康也因喜峰口之战得到了加封。
万历元年,首辅大臣张居正在朝中推行一系列新举措,为整治贪腐,开始了万历新政的首次“京察”。
工部左侍郎柳宪章奉旨前往金陵视察汛情,借此机会携侄儿柳遇春回故乡祭祖,公干之前特地来到金陵布政使府中探望同知李祖德。三人在书房寒暄期间,忽听院中琴声鹊起,柳遇春被动听的旋律所吸引,他循着琴声传来的方向来到牡丹亭。亭中十六岁的……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必须是值得观众回味的艺术作品。
电视剧本《杜十娘》围绕着中国古典名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主人公“杜十娘”为原型,以苏州河畔杜家草屋和京城迎春院为背景,将杜十娘历经明˙隆庆三年至万历四十二年之间、曲折坎坷、跌宕起伏的一生贯穿全剧始终。如何让这个历史故事更接地气,亦更加贴近生活且具备其合理性是本剧成功的关键。
故事从明˙万历元年,新皇旧主更替期间发生于宫廷内的残酷斗争而展开,其中不仅揭示了李炎为顺利升迁而不惜串通董成等人在苏州城里人为制造的离奇冤案,造成了杜十娘一家的灭顶之灾,同时还融入了杜十娘与李甲的聚散离合以及柳遇春与薛秀之间的爱情悲歌。
“从苏州城杜家草屋里的小杜薇到后来京城迎春院里的杜十娘身边所发生的故事”是这个剧的核心情节,是“大楼的根基”,只有把这个“根基”打牢,才能有后续故事的发生和发展,高潮和结局,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为此,编剧努力让剧情符合生活的逻辑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女主角作为一名具有传统爱情观念的女性,把爱情看做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当她受到生死相依的李甲瞬息万变的背叛之后,她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伤害,他在痛恨此生钟爱的相公将自己转卖给盐商孙富时,毅然选择投江自尽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也绝不容许旁人玷污她执着追求的纯真爱情。这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提倡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相得益彰。
剧中塑造的杜十娘、薛秀、柳遇春、杜堇亭、杜嫂、杜鹃、钟汉良、张居正、薛宗成等人物,都是具有传统道德和高尚爱情价值观的代表。他们的身上充分展现了炎黄子孙温良恭俭让的美好品德。剧中还深刻批判了李甲对于至死靡它之爱情价值观的亵渎。鞭挞了孙富、李炎、刘羽堂、董成、霍孝先等人文奸济恶的卑略行径。
编剧根据古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古典名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基础,深入挖掘了明˙隆庆、万历年间大量的详实史料,为让故事更加丰富,编剧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对剧情进行了扩展与延伸,再经过艺术加工,以浓墨重彩的文笔,通过曲折委婉,紧张离奇的故事情节,饱满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了剧中一批崇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人物的鲜活形象,并且在尊重原著的同时结合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为剧情做好铺垫,让一切事情看上去顺理成章、恰到好处。使这个故事在人物和情节上,尽量确保经得住推敲,又允许适度的夸张。让观众感觉,这样的故事是合情合理的。
……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第三集
3-1、苏州城街道(日外)
一列迎亲的队伍从小巷一侧走来,新郎官“苏州知府刘羽堂的大公子刘三水”穿着大红喜服骑在马上,吹鼓手吹奏着欢快的曲子,队伍中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喜庆的笑容。
3-2、船娘杜张氏家小院内 日外
杜张氏的大女儿杜鹃(十五岁)正在晾晒洗好的衣服,听到门外有鼓乐声,杜鹃打开院门站在门口看热闹,迎亲的队伍中丫鬟模样的春铃从杜鹃身前经过,杜鹃与春铃(十六岁)打招呼。
杜鹃:“铃儿姐,你家大公子今天娶亲啊?”
春铃:“是啊。哎,杜鹃,怎么就你一个人在看热闹啊,你妹妹小薇呢?”
杜鹃:“妹妹跟娘去撑船了。铃儿姐,你家迎亲去这么多人,还有那么多彩礼,真是气派啊!”
春铃:“谁说不是呢?老夫人还吩咐了,到了新娘子家,只要是遇到街坊邻居在场的,每个人都有喜蛋和喜饼吃,你还不跟着去凑凑热闹。”
杜鹃:“可是我还有家务没做完呢,妈妈回来会说我的!”
春铃:“这刚什么时辰呐,去拿了喜蛋、喜饼回来再做也不迟啊!”
杜鹃:“嗯,铃儿姐说的对,走,我跟你去。”
3-3、苏州河边乌篷船上(日外)
船娘“杜嫂”带着小女儿“杜微”在渡口等候过往的乘客上船,杜嫂高声唱起了船歌,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4、苏州丝绸商人高员外府 日外
高府内外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景象。
管家高声吩咐道:“今天小姐出嫁,大家可都要打起精神来哦,弄热闹一点,回头老爷有赏啊!”
府内家丁、丫鬟应声:“是!”
3-5、高府外街道 日外
迎亲的队伍朝高府走了过来,前头是锣鼓喧天,唢呐悦耳的吹鼓手。 其后,便是新郎官刘三水骑在马上。紧跟着的是抬着彩礼的队伍。其后还跟着十几个婢女,提着篮子,在给两侧的百姓分发着喜饼和喜蛋。
(迎亲队伍中的媒婆“孙婶”发现了站在路旁看热闹的杜鹃)。
孙婶边往杜鹃手里塞着喜饼、喜蛋边说:“呦,看看这小妮子生的,可真是十分的俊俏啊!姑娘,你是谁家的女娃啊?”
(杜鹃正要搭话,在一旁的刘府丫环“春玲”接过话来)。
春玲:“孙婶,这是苏州……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