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来自网络品。作品仅供编剧学习、研究其创作技巧之用。
改编 邮政 父子 文艺片 原版剧本 霍建起 中国大陆
简要梗概: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间中国湖南西南部绥宁乡间邮路上的故事:即将退休的乡邮员父亲带着第一天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走那条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邮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暂独处却改变了原来的微妙亲情关系,父子俩渐渐消除了心中的隔阂。
详细梗概:(414字)
《那山那人那狗》改编自彭见明小说《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执导,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反映邮政题材的电影故事片之一。
该片先后在国内外的金鸡电影节、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印度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中获得大奖。
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的父亲即将退休,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儿子在上任第一天非常兴奋,期待着大家欢迎他们到来的热烈场面,但结果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反应十分平淡。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正巧碰上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父亲在酒醉中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两人继续赶路遇到一条小溪,儿子执意要将父亲背过溪水。在背父亲过溪的过程中,两人的距离和隔膜消失了,儿子说起母亲总是在守望中生活,而不善表达情感的父亲也流露出内心深处的真情。在对同一个女人的思念中,父子的感情默默地交流着……父亲、儿子和狗相伴走了这趟三天两夜的山区邮路,二人也从陌生、隔膜走向体贴、理解,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一生的甘苦和一个普通乡村邮递员默默无闻的风雨人生。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1、日外 清晨的田野间
镜头随意的在晨曦之间穿过,轻轻地触摸到一些藏在雾中的清晰的线条,有树的枝叶,有高大的屋檐,还有镜子一样的田畴。就在这浓淡之间,虚实之间,渐渐有了一片村庄和屋宇的轮廓。
2、日外 村头
因为早,还很静。
偶尔有孩子的哭声和断断续续的鸡鸣。
镜头穿过曲折的村间小路,捕捉到一扇亮着灯的窗。
[画外音]
儿子:我的乡邮员生活是从一个非常普通的早晨开始的。
3、日内 屋内
南方有特色的水乡民居,既保留了传统的风格样式,又带有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生活富裕起来的一些痕迹。
屋子的中央摆着一个大邮包,父亲正在非常熟练的把大包的邮件、报纸、杂志很有序、很科学的往邮包里放。这工作虽然没有什么难度,但他的得心应手和有条不紊能让你看的入神。
高高大大的儿子站在一边,嘴里的早饭还没有嚼完,眼却一直没有离开父亲的手。
[画外音]
儿子:我一睁眼,就发现我爸把我装好的邮件又都掏了出来,别说他对我不放心,第一次走这么远的山路,我自己心里也没有底。不过我也没想太多,一回生,两回熟。
4、日外 屋门外
狗在屋门外的空地上来回走着,这是一条浑身发亮、让人望而生畏的黑贝,它精干的身体和缎子一样的皮毛充分显示着它的高贵和不羁。
充满了智慧和警觉的狗的眼睛。
5、日内 屋内
父亲在系邮包的搭扣了。
从厨房里传来母亲清脆的洗碗的声音。
儿子伏在桌上,看父亲为他画一张草图。
父亲:来回一趟,223里,要占3天,中间歇两个晚上。
儿子:我知道,你来了回了的,我还不知道?
父亲:(没理会儿子,继续说自己的)第一天,就是今天,你要走80里上山路,翻过天车岭,到望风坑,九半垅,住下。明天一早起
身,要赶到寒婆坳,再过摇掌山,葛藤坪,然后到大月岭,住下,这又是80里。第三天起早一口气下山,还是80里。
儿子:我第一天要是能多走点儿,没准两天就能赶回来。
父亲:干上了,就不是一天两天,三趟五趟……
儿子:(打断)我知道。
……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