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2019-B-01571】
山村青年 创业 进取
简要梗概:
改革开放后的东北小山村里生活的一群年轻人,有的人走出了大山到都市里打工;有的人走出了国门赴异国他乡谋生;有的人却坚守在农村,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详细梗概:(325字)
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在东北小山村里一群年轻人,有的人走出了大山,去都市里打工赚钱;有的人走出了国门,赴异国他乡谋求发展;有的人却坚守在农村,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李秀娟和张春梅俩人高中毕业后,回到了乡下老家安仁村。不久,春梅嫁给了秀娟的哥哥,留在了乡村务农。秀娟却远离他乡,报名去了日本务工,之后,与同车间的一个日本工友相爱结婚,留在了日本生活。
秀娟来到日本后,开拓了眼界,有了一些积蓄之后,她努力地改善国内亲人的生活状况,又积极支持哥哥李建军和嫂子张春梅自主创业。建军得到村里人的拥戴,被大家推举为安仁村村委会胡人,带领全村人逐步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书中描写了秀娟、春梅等一代山区年轻人的各自人生历程,以及经过她们的人生奋斗,给改革开放的农村带来的新变化。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东北的小山村
引子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情……,临别时送我上路,一声声喊我乳名……”,李秀娟和往常一样,送走了上班的丈夫后,解下身上的围裙,转身往厨房里走着,突然从嘴里冒出了这么一句歌词。可是,唱着唱着,泪水夺眶,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李秀娟刚来日本时,每天丈夫上班一离开家,她就抑制不住兴奋地唱起日本歌。欢快的歌声,听得出她心里是多么的舒畅,多么的满足。
最初能来到日本,李秀娟真是费劲了千辛万苦。当时她职高毕业还不到二年,同村的小姐妹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进城务工,还有的早早地就嫁了人。
李秀娟的爸妈身体都差,在村子里种着十几亩地,勉强维持着一家四口的生计。李秀娟的爸妈只生下她们兄妹俩,哥哥前年娶了媳妇,让家里欠下了一屁股的债。要是家里没有落下这些饥荒,爸妈原打算是让秀娟去省城读个大专,可这样的家境,也只好让她守在家里,帮着爸妈干地里的活儿了。
李秀娟家的村子叫安仁村,坐落在当年抗联打游击的大山深处。从解放后一直到文革前,山里的人们都很少走出大山,连火车是啥样的都没见过。村里的人家始终过着自产自销的日子,靠着吃地里打下的粮食和房前屋后栽种的蔬菜过活。
那个年月,大家的生活都过得差不了多少。只是谁家里面劳动力多,顶多能养上一头猪,再不就是比邻居家的院子里多养几只鸡而已。那些年,李秀娟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也没觉得比村里的其他人家差到哪去。
李秀娟是七零后,小时候过上过几年苦日子。可在她的记忆里,从打上了小学五六年级以后,家里面就开始不愁吃喝了。那个时候,爸妈还年轻,哥哥也能帮着爸爸挣钱。李秀娟还记得,自她上了初中,自己的兜里就经常有零花钱了。
虽说山里面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可是外面的世界更精彩。逢年过节,外出打工的一些年轻人从城里回家过年,他们身上穿的,嘴里面说的,就是和安仁村的人不一样。特别是从城里带回来的一些洋玩意,更是让村里的年轻人羡慕的不得了。
从最初的录音机到照相机,后来又搬回来了彩色电视机。村里人终于明白了,只要走出大山,去城里打工,别人家有什么自己家就都能有。李秀娟的爸妈也不再阻拦儿子出去了,当年,李秀娟的哥哥李建军就毫不犹豫地跟着大家伙儿去了南方。
哥哥一走就是两年没回来。和哥哥同去的几个年轻人有的回来捎信说,现在城里的钱……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