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梗概:(570字)
拟拍一部以日伪时期鸡西滴道煤矿“万人坑”、“炼人炉”、“瓦斯爆炸”为题材的矿工血泪史。故事情节以河北省许怀深一家被骗招到黑龙江鸡西滴道煤矿做劳工为主线,深刻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人物有野兽不如的日本军曹,心狠手辣的的把头,狡诈阴险的汉奸(二鬼子),横行霸道的日俄商人,嗜血成性的土匪狼团,坚强勇敢的抗联战士,苦难深重的煤矿工人,惨遭蹂躏的纯洁少女……早在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侵我中华,占领了东北。为了掠夺我国的煤炭资源,日本侵略者在黑龙江省鸡西建立了滴道矿。从那时起,国人的灾难就开始了。“建矿后就得用人干活,而哪来的那么多人呢?”马老说,当时听矿里的老人们讲,日本鬼子先从哈尔滨、牡丹江等地抓人当劳工,然后是关里的河北、热河、山东各省。这些人被押运到滴道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劳工的眼眉剔掉,作为记号以防逃跑。当时,关里的很多农户都受到了日本鬼子的欺骗,全家老少一起上火车被运往矿山,秦皇岛西边的归提寨和其他各庄也被骗走了不少人。
那时,日本人只给劳工发一双胶鞋(水袜子),也叫“礼拜鞋”,因为这鞋只穿一个星期就坏得没法再穿。劳工们身上穿的是麻袋片,吃的是橡子面,每天上下班都有鬼子、汉奸端枪押着。鬼子们根本不把劳工当人看。劳工每天挨打挨骂不说,还要被强迫吸食鬼子们发的大烟,而这仅仅是为让大家在干活时有精神。
鬼子视矿工性命如草芥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一
鹅毛般的漫天大雪悄无声息地飘落着,覆盖着连绵起伏的完达山余脉。
字幕:1934年。黑龙江•鸡西老爷岭。
猎手张三在没膝的雪地中艰难地跋涉,穿过一片参天的古树,他来到一个僻静的山坳里。
陷阱里,一只僵死的狍子圆睁着一双杏眼。
把单筒老铳斜倚在树干上,跳下坑,他娴熟地把狍子翻出坑,爬上来,钦了些干树杈重新铺好,然后从后腰摸出一把豁嘴的洋铁锹掀开积雪,撅个露着棉絮的屁股鼓捣半天,终于又铺好了陷阱。
背靠白桦树,他掏出旱烟袋,美美地吸了一锅儿,然后吐了一口老黄痰,弯腰扛起死狍子。这时,他发现去年秋天挖陷阱时挖出的那袋装有黑亮煤粉的破布袋还挂在树杈上,于是顺手揣入怀中。
二
村头一间低矮的茅草房里,几个衣衫褴褛的穷哥们儿正忙乎着煮狍子肉。
炉灶里火焰熊熊;铁锅内狍肉翻滚。
铺就半截草席的土炕上,摆放着一张木板钉制的粗糙饭桌。一盏油灯放在桌中间,发出昏暗的灯光。灯光下的泥盆里是热气腾腾的狍子肉,几只青筋暴起的大手端起龟裂的大碗和葫芦瓢,倒满烧刀子,大吃大喝起来。
土炕有些热,是因为煮狍肉多烧了柴火的缘固。喝了一会儿,包斜楞眼觉着烫屁股,就往炕梢挪了挪,不想却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摸出来一看,原来是那包装着黑煤破布袋。
“哪弄的?”包斜楞眼问道。
张三口齿不清地答道:“老、老爷岭。”
半夜时分,酒足饭饱的醉汉们在墙皮脱落的东墙根下撒了几泼混黄的浊尿,然后里倒歪斜地散去,雪地上留下几行歪歪斜斜的脚印。
唯独一行脚印,径直奔向维持会会长陈大肚子家,并轻轻地叩响了黑大门上的铜豹头铁环。
屋内,古香古色的八仙桌上摆着那只黑袋。包斜楞的二舅陈会长端着旱烟袋,望着桌面一言不发,陷入了沉思。
黎明时分,整个村子静悄悄,只有几户茅草房的矮烟筒冒着缕缕炊烟。陈会长家的黑大门慢慢地被推开,长工韩瘦猴赶出一辆四轮胶皮马车,车上坐着陈会长,头戴狗皮帽,腰围老虎皮。俩人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一下,见没有人,便赶着马车穿过狭窄的村道,向远在百里之外的日本宪兵队急驶而去。
马蹄掀起阵阵雪浪……
三
日上三竿。太阳照得雪地上一片白茫茫,猎手张三仍倦伏在土炕上酣睡。
突然,一……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