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展开]
李凤河:非常聪明的穷孩子。他利用给地主家放牛的机会在私塾窗外学习。李家得了一笔神秘之财后,被父亲送到省城上学。中学毕业到北京读大学,毕业回来和妻子、妹妹创办龙城中学。他为了不当汉奸县长扎瞎了自己的双眼 。
赵丹凤:她聪明伶俐,美丽动人。是女中体育教师。在全省中学生运动会上,她指挥的大型女生团体操引起极大的轰动。好色督军决定娶她做五姨太。评委李凤河知道后,机智勇敢地救了这位陌生女。为了躲避这场灾难,赵家和李家商量立即结婚。原来在体育场冒充她丈夫的人,真是她的未婚夫。他俩结婚后齐心协力创办龙城中学。李凤河双目失明后,赵丹凤离开学校,在家照顾丈夫。
李丽颖:李凤河的妹妹,女子师范大学毕业。毕业回家和哥哥嫂子一起办学。自编品德教育课教材,被做为全省中学课本。在印课本过程中,她结识了出版商石福星,后来他们相爱结婚。李丽颖发现被骗做妾后,立即登报与石离婚,带着儿女回到龙县,继续和哥嫂办学。在日本鬼子霸占学校期间,她与鬼子进行机智勇敢的斗争。当她知道日本鬼子要烧城的消息 便连夜把这消息传播出去,人们纷纷出逃。小鬼子发现烧城阴谋败露,就放火烧杀人工厂:龙城中学,李丽颖带领百姓挖防火沟,控制火势蔓延。
李喜安:李凤河的大儿子,师范学院毕业后接替父亲工作,在日本侵略期间,他带领自家的兄弟姐妹到农村办中学。建国初期他和姑姑 ,教育局长在原龙中的旧址重新建起新校 。
李朝阳:李喜安的长子,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兢兢业业的高中把关老师。在历次运动中,都被误解,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是他始终保持教师的本色,兢兢业业、埋头苦干。1976年之后被选龙县人大常委委员,在龙县教育事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李婉月: 李家第三代教师。李喜安的大女儿。她聪明过人,是出类拔萃的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因为时代的误会 她没有考上大学,受尽磨难。当教员后 专捡重担挑。 丈夫当校长这二十多年,她一直承担校长的“助手”“参谋”“秘书”工作。晚年,她和病魔抗争,抢时间写多部小说、剧本,被称为“中国的保尔”。
李柔媚:李家第四代教师,大学教授、博士。李朝阳的女儿。为国家培养好多批研究生,她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的精英。
简要梗概:
李氏教育世家五代人经过五个不同历史时期,有很多精彩的传奇故事,它像一个三棱镜,折射出七彩光 ,把它串在一起,就是我国百年来的教育史。它反映了我国教育领域的百年沧桑,歌颂了中华民族可敬可爱的教育工作者们。
详细梗概:(3202字)
一:清末民初——建国前
山东木匠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儿子逃荒到东北一个小村子,无吃无喝无住处。在好心村民的帮助下,老大、老二到地主家扛活,老三给地主放牛,李木匠走乡串屯给人家做木匠活。好心的邻居王秀香寡妇,看他们爷四个太可怜了,就时常帮助他们。在村邻大娘的撮合下,李木匠和王寡妇结婚了。
老大、老二在地主家打工,认识一位神秘人吴大叔,他俩和吴大叔学武功。正月十五吴大叔被李家小哥俩拉出去看热闹,被马戏团的人追杀,吴大叔迅速飞身上房,蹿房越脊无影无踪。马戏团向王家要人 。王家无处找,只能给一笔钱,马戏团才不再纠缠。原来大老吴和他的妻子都是马戏团的台柱子。他妻子被班主糟蹋后自杀。大老吴杀了班主,逃到东北,隐姓埋名在王老财家当长工。
当地土匪猖獗,王家设炮台防土匪“打窑”,派李家小哥俩把守。马戏团现任班主为给父亲报仇,与土匪勾结攻王家大院。结果土匪头子被老大李凤海打伤,其他乌合之众如鸟兽散,没有一人管受伤匪首张三麻子。
善良的李家小哥俩把他抬进王家大院,放在伙房炕上为他包扎上口。王老财怕土匪报复一直不敢把张三麻子送到官府。眼看张三麻子要死了,王老财怕惹火烧身,就让李家小哥俩把张三麻子送回土匪窝。可是张三麻子处在昏迷中,不知土匪窝在什么地方?小哥俩只得把他拉回自己家。他俩没敢说张三麻子是土匪,说是在路上捡的受伤人。好心的李木匠两口子给他求医问药,精心照顾。张三麻子临死前,告诉他们他的所有的宝物都藏在南山坡大榆树下的枯井里。让李家人在他死后把他埋在南山坡 。一家人对他这话都没信以为真。过了很长时间,小三李凤河动员全家人深夜到南山坡去找宝。结果真从枯井里找到藏金坛,里面金条。金砖、金元宝,还有房地契。他们运回家,藏到地窖里。
因为老三李凤河特别聪明,而且又非常愿意读书,李木匠就拿着两根金条到城里去换钱。结果换回很多铜钱。他们便用这钱把凤河送到省城育才学校去上学。李凤河非常聪……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一、背乡离井闯关东:
山东人李木匠带着三个儿子,随同浩浩荡荡的逃难大军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东北,在一个小村庄落了脚。他们无吃、无喝、无住处。每天一家人到秋收后的地里去抠土豆,地瓜,捡庄稼维持生命。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老大、老二到老财家打工,供吃住,不给工钱。李木匠和三儿子住在废弃的破马架子里,得到寡妇王秀香的帮助。寒冬到来,好心的刘老太太收留了他们,爷俩住进刘家仓房。勤劳的李木匠,把刘家所有的活都包下来,两家处得像一家人一样。李木匠一家和王秀香在刘家一起过年。刘老太太牵线搭桥,孩子们认了王秀香妈妈,李木匠和王秀香在刘家举行了最简单的婚礼。
二、哥俩遇到神秘人:
李家小哥俩开春后又到王老财家扛长活,打头的吴大叔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天气已经转暖,他仍然穿个大粘圪垯,而且晚上睡觉都不脱。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了?腿非常粗,而且从来不脱外裤睡觉。更奇怪的是李家哥俩发现吴大叔深夜用手掌在外面砍树,清晨趴在井沿向井里面打拳。他俩知道吴大叔是练功,就缠着大老吴教他俩练功。王家是村里最有钱的人家,怕土匪攻打,就修了炮台,派大老吴和李家小哥俩守望炮台。
端午节村里来一个马戏团 。小哥俩拽着大老吴去看热闹。高干杆上的表演者发现大老吴立即下来追赶。此时大老吴已经脱掉大粘圪达和外裤飞身上房,蹿房越脊行影无踪。马戏团向王家要人,王家无奈,只得拿出一大笔钱把他们打发走。原来大老吴和他的妻子小翠都是马戏团里的台柱子,小翠被班主糟蹋后自杀了,大老吴杀了班主,逃到关外。他脱下来的鞋和缝着沙袋的裤子将近一百斤,就是防备仇人追杀。
马戏团勾结土匪准备攻打王家大院,他们派人扮演乞丐来探听虚实,派人扮演算命先生、风水大师来到王家胡诌八扯,进行恫吓。为攻打王家大院做准备。
三、梦幻般的发家史:
马戏团勾结土匪攻打王家大院,眼看他们就要冲进来了,凤海就朝指挥者腿肚子打了一抢,当时就把他打趴下了。张三麻子的部下一看炮声不断,没有一人敢上前救他,大队人马如鸟兽散。小哥俩下了炮楼,打开大门把张三麻子驾到屋里放到伙房炕上。王老财怕土匪来报复没敢把他送到官府。过了几天后,眼看张三麻子要不行了,王老财就让李家哥俩赶车把他送回老窝。一路上因为张三麻子一直昏睡,他们不知道匪窟在哪儿?只得把他拉回自己的家。他俩怕爹妈担心,就说在路上捡的受伤人。好心的李木匠两口……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到目前为之,在影视剧中还没有一部反映中国百年教育史的完整作品,这部《百年风云——教育世家创奇》就是通过一个大家庭,五代人在不同时期的奋斗、工作、生活,反映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前进和走过的艰辛之路。所以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
(一)建国前的故事具有鲜明的传奇色彩,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惊心动魄,引人入胜。会唤起观众浓厚的欣赏兴趣,从而了解旧中国教师的工作和生活;
(二)建国后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艰辛和劳苦,通过李氏家族第三代教师的经历,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师的可敬之处。这是能启发人们思考,唤起人们尊师重教的部分;
(三)改革开放之后,教育领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给教书育人提出新的课题,这是最容易引起人们争论不休的大问题,我国教育到底要怎么走?这是大家最关心的大问题,也许人们会在这部电视剧中找到答案。
希望影视界的仁人志士能够关心我国教育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以此剧本为雏形抛砖引玉,拍摄一部响当当的百年教育史,为千百万辛勤园丁树碑立传。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第二集:哥俩遇到神秘人
场景一:原野(日)(外)
艳阳高照,晴空万里,鸟语花香,春意盎然。辽阔的东北大平原绿草如茵。
场景二:马架子前(日)(外)
爷四个在忙忙碌碌盖房子。三间土坯房快盖起来了。
王秀香:(从家挑一个担子来到他们面前。)孩子们,快歇一会儿,喝点水,喘口气好吃饭。
李木匠:(非常体贴地对妻子说)看看你呀!又是水又是饭的,挑这么多,累坏了吧?
王秀香:我做饭送水,咋的也没有你们爷几个累呀!凤河还小,你别让他干重活,看累坏了身子骨。
李木匠:这孩子可要强了,还有眼力见,总抢着干重活。
王秀香:咱家小三脑袋好使,别看他岁数小,点子可不少。
凤河:娘又夸我了!
王秀香:快快都过来!洗洗手吃饭吧!(把一大罐萝卜条汤放在石台上,给爷四个儿一人盛一碗。)
爷四个儿一人拿起一个菜团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李木匠:(对王秀香说)你也吃吧!
王秀香:我在家吃了。(拿起碗从水桶里舀出水喝)
画外音:这位淳朴善良的继母,为了丈夫和孩子,经常不吃午饭。
王秀香:我看咱家这房子再有个三五天就盖完了。我昨天去了王福金家,求打头的大老吴给说说情,让老大老二去给他家扛活。大老吴说清明前就得翻地了,老王家把东洼子那片地也圈过来了,今年人手不够。俩孩子年前在他家干的很好,再去一定会留下的。我还听说后屯王福金他二弟王福银家要雇个小牛倌,让凤河去行不行?
凤河:(听到爹娘唠嗑,马上插嘴)爹,我去!我愿意去放牛。
李木匠:好吧!盖完房子你们哥仨都出去扛活,带出三张嘴,都在家,真的没吃的。
场景三:王福金家的库房(晨)(内)
一米八十多的又黑又壮的大老吴,正在装满各式各样农具的库房里整理农具。
管家领着凤海和凤江来到大老吴身旁。
管家:大老吴,这两孩子交给你了,去年冬天来干过活,还不错,都老实巴交的也很能干。今年地里活多,你就教他们干吧!
大老吴哦了一声,头都没抬,继续在修农具。
凤海:吴大叔,我们现在干什么?
大老吴:(扔出几样农具)把这些东西困在一起,一会儿和我下地去。
场景四:大地(清晨)(外)
【春】
一……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