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劭文作品集
空间首页
个人简介
原创作品
出售信息
作品评论
联系方式
孙劭文
实名
地区:黑龙江省绥化市
擅长:农村。
今日访客:169人
今日浏览:254页
总访客:288089人
总浏览:380875页
作品评论
Conan·J
山东临沂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早上
》
2019/11/15 23:37:19
精华
04
再啰嗦点。对于戏剧逻辑,老一辈总是倾向于戏剧逻辑,而往往忽略现实逻辑。比如一些剧情,剧中符合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却不符合现实。比如,女一独自在某大厦加班至深夜,因为某事需要及时联系某个朋友,但手机却停机了,然后他要走出大厦并因此与男一相遇……这在戏剧逻辑上是没问题的。可是,就像观众吐槽的,这么高级的大厦,这么高档的写字楼,难道没有WiFi吗?为什么不用微信联系?她怎么不用支付宝充值?……所以,这就不符合现实逻辑了。如果要保持这个情节也保持戏剧逻辑,又要符合现实逻辑,那就要设置一种恰当的内在逻辑,使得女一不得不走出大厦,并与男一相遇。比如,大厦在这个时间点会定时整楼停电。这种情况下,她走出大厦的理由就合理了。但有人会觉得,也可以是突然停电了。那这就不是内在逻辑了,这是刻意安排。“定时停电”是内在逻辑,“突然停电”是刻意安排,虽然效果一样、看上去也一样,但有根本的区别,你品,你细品。当然,如果“突然停电”的原因跟剧情有关系,比如,是有能力做到此事的男一的刻意为之,就是为了把女一“逼”出大厦,以达到女一与自己“偶遇”,那这就形成了内在逻辑,合情合理。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Conan·J
山东临沂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早上
》
2019/11/15 23:34:40
精华
03
所以,在这个逻辑基础上,在这次同学聚会时,伊凡房间出现“一摞”《往事如烟》并说“我这就拜读”是不恰当的。这里的逻辑应该是伊凡早就读过这本书,因为书中内容涉及到二十年前的学生时代,所以,伊凡爱不释手,常常以此回忆过往。所以,像伊凡这样的同学以及石磊这样的同学会拿着书在这样的场合让作者沈皓签字。而且,细节上,伊凡的书应该是有经常翻阅过的“旧”痕迹,而石磊的书则是从未翻阅过的新买来的。(一新一旧的细节就展现出两个不同的人物做同样的事却出于不同的目的。)
这些都是内在逻辑的设置,只要内在逻辑严谨清晰,情节、台词、人物行为等剧作表现遵循这个逻辑基础,这个故事才能通顺。一些影视作品的内容常被观众吐槽,就是因为内在逻辑不清晰,所表现出来的细节内容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当然,也有些观众的吐槽是是因为没看懂内在逻辑。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置顶
Conan·J
山东临沂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早上
》
2019/11/15 23:34:18
精华
02
关键剧设“《往事如烟》中对高峰等同学实名损害名誉”所以,不可能是在二表哥上任之后出版,最起码不可能在知道二表哥和高峰关系之后出版。因为你不可能在知道你上司跟某人存在某种亲密关系的情况下,还要公开的羞辱某人。当然,对于“上任”和“知道两人关系”这两者之间可以有间隔,但解释起来比较繁琐,所以简化成“二表哥上任之时,沈皓就知道了二表哥和高峰的关系”这样一种逻辑(实际上,现实中有这种的情节的话,在二表哥上任之前,沈皓就会摸清他们之间的人脉关系)。
所以,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往事如烟》早已出版,至少是在二表哥上任之前就已出版。出于对老同学的捧场也好,出于对书中内容的好奇也好,高峰接触到过这本书(具体原因,剧中不需要解释),并知道,书中有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埋汰”的内容,所以,自此一直对沈皓不满。而二表哥上任后,沈皓得知二表哥和高峰的关系,所以一直以来经常主动联系高峰要请客要赔罪,并邀请参加同学会,但都被高峰拒绝。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置顶
Conan·J
山东临沂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早上
》
2019/11/15 23:33:49
精华
01
再次阅读了修改后的作品,虽然一些情节仍与我所想的不同,但还是那句话,不同的编剧,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理解。但,还是有一个细节的内在逻辑和关系,不大通顺。就是关于高峰、沈皓、二表哥和《往事如烟》。
从作品中梳理我们知道,前年二表哥成为发改委主任,沈皓是副主任,此时,《往事如烟》已经出版,沈皓把书送给二表哥,又被高峰看过。
因为沈皓和二表哥是上下级关系,所以在接触中——哪怕是初次见面简单聊天后,沈皓能够知道,这位上司与老同学高峰是表兄弟关系,所以曾经主动给高峰打电话请客赔罪之类。这点是我之前给的建议。
但是,这里的内在逻辑还是没改过来,仍有矛盾。沈皓为什么要主动打电话找高峰请客赔罪呢?一是因为得知了高峰和上司的关系,一是因为《往事如烟》中把高峰等人实名“好一顿埋汰”。正因此,沈皓这样一个40岁左右混到县发改委副主任位置并心怀鬼胎的人,不可能把这本书送给二表哥的,甚至他不愿二表哥看到这本书。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孙劭文
作者
黑龙江绥化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早上
》
2019/11/15 10:53:45
上初中的时候,读过鲁迅的一段话,大意是,(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对我而言,写完后岂止是看两遍,有的看过不止二十遍了!可即便是看过这么多遍,却仍未发现有的剧本中究竟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五、六位师友给我的一些剧本提意见,对剧本中不合理的情节、台词等提出过质疑,对如何修改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他们在评论区的评论常常使我有一语点醒梦中人的感觉。例如,Conan - J对《同学聚会的第二天夜里……》提的意见非常具体而又中肯,根据他的意见,我将前一稿的6239字删去了其中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将近2000字,从而使情节相对于前一稿显得紧凑多了。剧本写完后,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大有益处。说了以上这些,权当是与喜欢读我剧本的网友的创作交流吧。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孙劭文
作者
黑龙江绥化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早上
》
2019/11/15 0:23:26
您对拙作的评论很中肯,对如何提高完善剧本所提的意见也非常具体,我据此又作了一次修改。我的感触是,剧本写完后,多给几个人看看,多听听别人对剧本的意见,对进一步修改完善剧本大有益处。剧本中的有些毛病,有时自己看过好几遍都发现不了,而别人看了一遍便能发现问题的所在,一语中的。谢谢您的赐教。希望今后多交流。
Conan·J 2019/11/14 12:03:35
谢邀,对于这部作品的意见的建议,我已整理成文档发送至您的邮箱。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Conan·J
山东济南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夜里
》
2019/11/14 12:03:35
谢邀,对于这部作品的意见的建议,我已整理成文档发送至您的邮箱。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孙劭文
作者
黑龙江绥化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夜里
》
2019/11/12 19:20:28
谢谢您的鼓励。
北侨三叔 2019/11/12 15:41:04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北侨先生
福建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夜里
》
2019/11/12 15:41:04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孙劭文
作者
黑龙江绥化
评论了《
同学聚会的第二天夜里
》
2019/11/11 19:53:05
新增了以下两个细节:沈皓从那摞《往事如烟》中拿过一本,在版权页的背面写了三行字:石磊兄雅正。沈皓。2017-07-14。石磊左手拿着《往事如烟》,如获至宝,右手揿动打火机,为沈皓点烟,一脸谄媚的笑容。(第5场)。石磊听说沈皓昨天夜里被老家来的人带走接受调查,从手提包里拿出沈皓签赠的《往事如烟》,丢进了旁边的垃圾箱。(第32场)。同时将陈静怡听到石磊说“上学那会儿,我就看出沈皓这人不咋地”时,说的那句“呸!我看你也不咋地”,改动一个字,变为:呸!我看你更不咋地!——加重了谴责鄙视的语气。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游客模式]
黑龙江佳木斯抚远
评论了《
想起编导老师当年讲过
》
2019/11/3 18:33:09
人,是需要相互鼓励的,对尚不出名的业余编剧如我等,尤其如此。我之所以能写出几部电影剧本,是得益于鹤城著名剧作家张明媛老师、曲晓平老师等几位大家悉心点拨,才有我今天的进步!我永远感恩所有令我进步的老师,尤其是【剧网】的编辑老师!我和孙老师有同感!加油!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北侨先生
福建
评论了《
想起编导老师当年讲过
》
2019/11/3 15:11:20
一切奋斗学习!共同学习!互相帮助!赞赞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北侨先生
福建
评论了《
都幸福 | 我的视界
》
2019/10/28 15:08:57
太长了,第二题名,就按原名,只是去掉都幸福,改成《我的世界我的祖国》这样听起来比较亲切!给海外的同胞们看到无比亲切!不管在哪都怀念祖国之情!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北侨先生
福建
评论了《
都幸福 | 我的视界
》
2019/10/28 14:50:18
觉得把三字《都幸福》去掉改成《我的世界我的祖国》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北侨先生
福建
评论了《
都幸福 | 我的视界
》
2019/10/28 14:47:22
题名太长了不易记
*
验证码:今天是11月几日?
(提示:24号)
23号
24号
25号
*
共
12
页/
174
个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
7
页/共
12
页 转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返回顶部
再啰嗦点。对于戏剧逻辑,老一辈总是倾向于戏剧逻辑,而往往忽略现实逻辑。比如一些剧情,剧中符合人物设定和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却不符合现实。比如,女一独自在某大厦加班至深夜,因为某事需要及时联系某个朋友,但手机却停机了,然后他要走出大厦并因此与男一相遇……这在戏剧逻辑上是没问题的。可是,就像观众吐槽的,这么高级的大厦,这么高档的写字楼,难道没有WiFi吗?为什么不用微信联系?她怎么不用支付宝充值?……所以,这就不符合现实逻辑了。如果要保持这个情节也保持戏剧逻辑,又要符合现实逻辑,那就要设置一种恰当的内在逻辑,使得女一不得不走出大厦,并与男一相遇。比如,大厦在这个时间点会定时整楼停电。这种情况下,她走出大厦的理由就合理了。但有人会觉得,也可以是突然停电了。那这就不是内在逻辑了,这是刻意安排。“定时停电”是内在逻辑,“突然停电”是刻意安排,虽然效果一样、看上去也一样,但有根本的区别,你品,你细品。当然,如果“突然停电”的原因跟剧情有关系,比如,是有能力做到此事的男一的刻意为之,就是为了把女一“逼”出大厦,以达到女一与自己“偶遇”,那这就形成了内在逻辑,合情合理。
所以,在这个逻辑基础上,在这次同学聚会时,伊凡房间出现“一摞”《往事如烟》并说“我这就拜读”是不恰当的。这里的逻辑应该是伊凡早就读过这本书,因为书中内容涉及到二十年前的学生时代,所以,伊凡爱不释手,常常以此回忆过往。所以,像伊凡这样的同学以及石磊这样的同学会拿着书在这样的场合让作者沈皓签字。而且,细节上,伊凡的书应该是有经常翻阅过的“旧”痕迹,而石磊的书则是从未翻阅过的新买来的。(一新一旧的细节就展现出两个不同的人物做同样的事却出于不同的目的。)
这些都是内在逻辑的设置,只要内在逻辑严谨清晰,情节、台词、人物行为等剧作表现遵循这个逻辑基础,这个故事才能通顺。一些影视作品的内容常被观众吐槽,就是因为内在逻辑不清晰,所表现出来的细节内容前后矛盾经不起推敲。当然,也有些观众的吐槽是是因为没看懂内在逻辑。
关键剧设“《往事如烟》中对高峰等同学实名损害名誉”所以,不可能是在二表哥上任之后出版,最起码不可能在知道二表哥和高峰关系之后出版。因为你不可能在知道你上司跟某人存在某种亲密关系的情况下,还要公开的羞辱某人。当然,对于“上任”和“知道两人关系”这两者之间可以有间隔,但解释起来比较繁琐,所以简化成“二表哥上任之时,沈皓就知道了二表哥和高峰的关系”这样一种逻辑(实际上,现实中有这种的情节的话,在二表哥上任之前,沈皓就会摸清他们之间的人脉关系)。
所以,逻辑应该是这样的:《往事如烟》早已出版,至少是在二表哥上任之前就已出版。出于对老同学的捧场也好,出于对书中内容的好奇也好,高峰接触到过这本书(具体原因,剧中不需要解释),并知道,书中有对自己及其他同学的“埋汰”的内容,所以,自此一直对沈皓不满。而二表哥上任后,沈皓得知二表哥和高峰的关系,所以一直以来经常主动联系高峰要请客要赔罪,并邀请参加同学会,但都被高峰拒绝。
再次阅读了修改后的作品,虽然一些情节仍与我所想的不同,但还是那句话,不同的编剧,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理解。但,还是有一个细节的内在逻辑和关系,不大通顺。就是关于高峰、沈皓、二表哥和《往事如烟》。
从作品中梳理我们知道,前年二表哥成为发改委主任,沈皓是副主任,此时,《往事如烟》已经出版,沈皓把书送给二表哥,又被高峰看过。
因为沈皓和二表哥是上下级关系,所以在接触中——哪怕是初次见面简单聊天后,沈皓能够知道,这位上司与老同学高峰是表兄弟关系,所以曾经主动给高峰打电话请客赔罪之类。这点是我之前给的建议。
但是,这里的内在逻辑还是没改过来,仍有矛盾。沈皓为什么要主动打电话找高峰请客赔罪呢?一是因为得知了高峰和上司的关系,一是因为《往事如烟》中把高峰等人实名“好一顿埋汰”。正因此,沈皓这样一个40岁左右混到县发改委副主任位置并心怀鬼胎的人,不可能把这本书送给二表哥的,甚至他不愿二表哥看到这本书。
谢邀,对于这部作品的意见的建议,我已整理成文档发送至您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