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华语剧本网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2021-A-06188】
五零后 童年 成长 无私奉献 致敬父母
人物简介:
[展开]
鲁爱国: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外弱内强,执拗倔犟,顽强生存。从小心里播下了上进的种子,成长的路上却被小棉鞋绊住了脚步。同桌的友谊使她温暖,母亲的误会也让她委屈。但整个故事却源于她对父亲的深深念想。
韩冬梅:女,34岁,爱国的母亲,某公社妇联主任,性格粗糙,外刚内柔。她能带病连夜绞了棉裤给女儿赶做棉鞋,也能不问青红皂白给女儿一巴掌。是故事的出题人,也是故事的揭秘者。
郝军英:女,10岁,爱国的同桌,军属子女。阳光善良,性格开朗。对爱国从误解到理解,从同情到帮助。是爱国生活和灵魂里的火苗,照亮和温暖了爱国的大半生。
王素琴:女,34岁,军英母亲,邮电职工,军属待遇。形态优雅,性情善良。对爱国的处境曾不以为然,得知真相后也表达了满满的爱意。
翠 萍:女,28岁,某村妇代会主任,铁姑娘队长,冬梅的贴心人。
简要梗概:
五零后的女童,在缺少父母疼爱的日子里,独立生存,顽强上进,实现目标后,与父母达成和解的故事。故事隐含的主题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详细梗概:(1451字)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北方某公社驻地。
十岁的女孩鲁爱国,读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就去西藏支边了。三年期满的时候给她寄来了团结族的小棉鞋,两年又过去了爸爸还没有回家。爱国把对爸爸的思念寄托在小棉鞋上,并力争做个“三好”学生作为送给爸爸的见面礼。
爱国的母亲韩冬梅是个泼辣能干的“女汉子”,年底正带领铁姑娘队奋战在水机建设工地上,荣誉是她“没有男人的肩膀依着”也能站直了的最好证明。爱国成了缺少父母疼爱和家庭温暖的孩子。
爱国的学习和劳动都是上进的,但体育方面却遇到了障碍,因为她的小棉鞋被人踩坏了,体育课时不得已逃离了现场。个别调皮捣蛋的同学信口胡说,说爱国的爸爸可能犯事被发配了,甚至有的说五年了没见过爱国的爸爸,或许爱国根本就没有爸爸,或者她爸爸已经死了。一向内敛低调的爱国被激怒了,不顾一切地跟同学扭打在一起。她的举动惊呆了在场的人,包括她的同桌郝军英。
修鞋老人给爱国缝好了鞋子,还告诉爱国她父母都是老百姓心中的好人,爱国得到了心灵上的安抚。但鞋子实在太挤脚了,她想有一双新的棉鞋。母亲韩冬梅从水利建设工地回来,爱国想问一下爸爸的事也说一下棉鞋的事。但冬梅实在太累了,爱国提的问题和要求遭到了她的呵斥。执拗的爱国把委屈埋在心里,以上自习为由早早地逃离了母亲。
一夜的休息唤回了冬梅的母性,她不仅给爱国准备了食物,还到学校里去偷偷看了看爱国。爱国虽然跟母亲怄气,但在教室里却心神不宁。在军英的劝说下她朝家里冲去,但小棉鞋又拖住了她的脚步,她只看见了母亲返回工地的背影。懊恼中另一只棉鞋也张开了口子。
爱国穿着单鞋去上学实在太冷了。恰好邻居阿姨让她帮忙织毛裤,剩下的毛线可以留给自己。因织毛线,爱国少了些跟军英在一起的时间。体育课上,军英以为爱国耍小聪明穿单鞋,对她有了不屑和误解。军英展示新手套,爱国觉得她是故意显摆。两个最要好的女孩心里互生嫌隙。
回到工地的韩冬梅多了些……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1、题材的独特性。五零后童年的独特经历、为民族利益无私奉献者亲属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状态,影视艺术还鲜有表达。
2、主题的丰富性。纯洁、善良、独立、友爱、奉献、爱家、爱国等,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诉求。鲜明的主题表达,在当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总书记在文联作协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完全符合。
3、人物的鲜活性。主要人物个性鲜明,完全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通过其苦难的磨砺和爱的温暖,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
4、表达的创新性。从一个儿童的视角,传递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在学习党史国史和六中全会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更加令人信服和震撼。
5、立意的高远性。在人心浮躁、乱象丛生的环境下,讲述纯真年代的纯真故事,回望来路并告诉当下和未来,可在不同群体中产生共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1、红旗公社驻地、日、外
某公社驻地。
晨曦穿过深冬的萧瑟与朴素的静谧,呈现出此时此地的冷清。
东西大街的中段上,坐落着“红旗公社革命委员会”。大门两侧的墙壁上,“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成为时代的象征。
革委会旁边是公社中心小学,显示出基础教育曾经在这里的进步与地位。
鸡鸣狗吠中,清晨的街上已经有稀稀拉拉的人影。
一双手工缝制的旧棉鞋,在一双细腿的带动下,彳亍在通往学校的土路上。顺着瘦弱的身躯看上去,十岁女孩的小脸上写着忧郁和倔强,晨曦打在她
身上,也让她显得格外清纯、顽强、向上。
(老年爱国的画外音):我三岁的时候,随父母的工作调动,来到这个公社驻地生活和学习。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服从国家需要,去了遥远的西藏帮助建设。三年期满后他没有回来,又接近三年过去了,他还没有回来。我对爸爸的念想,除了分别时跟他的约定,就是格外珍惜他当年寄回来的小棉鞋……
推出片名:《小棉鞋》
2、某县水利建设工地、日、外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深冬。
某县水利建设工地。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这里红旗招展,热火朝天。
“铁姑娘战斗队”和“青年突击队”的两面旗子,在寒风中烈烈作响。
劳动的汗水流淌在人们的脸上。
青年突击队员的头上冒着袅袅热气,脸上写满阳光、朝气和自信。
劳动妇女身体臃肿、双手皴裂、挥汗如雨。
推着石子的男女劳力,你追我赶。
红旗公社妇联主任、三十四五岁的韩冬梅,听着广播里的工程进度,心满意足地一把扯下了脖子上的毛巾。
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和为人民服务的胸牌像“忠诚”两个大字般夺人眼目。
冬梅:(朝某村妇代会主任翠萍挥着围巾)翠萍,行啊,好样的!
翠萍:(自豪地)又没比他们少长点,凭什么不行!
两个粗粗拉拉的女人同时发出了男人般爽朗的笑声。
3、红旗公社中心小学、日、外
公社中心小学校门两侧的墙上,写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字标语。
学校里一排座北朝南的平房,白墙红瓦。教室的门口挂有年级的牌子。不大的校园里有体育场所和设施。
……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