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第29章 唇枪舌剑
吕惠卿也不客气,说道:“唐人赵蕤在《长短经》里说过,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没有永恒不变的治国论理与方针。王道、霸道、强国之道,都是为了构建一种治理秩序,因时势的需要而改变。《周礼》对所以要变革更是说得清楚:‘正月始和,布于象魏’,就是说正月天气晴和,就应该在宫廷外门颁布法令——这叫一年一变;‘五载修礼’,朝廷对官员的政绩每五年要考察一次——这叫五年一变;另有十二年修改一次法则,三十年修改一次法则的——这些都是根据时势的变动与刑罚轻重的改变而改变……司马学士刚才所说的曹遵萧之法,实则是抱残守缺,死守经道,这是胶柱鼓瑟,必然给国家的发展铸成万劫不复的大错。请问司马大人,当我大宋面临‘积贫积弱’、外夷虎视眈眈觊觎我大宋疆土的艰危之际,你身为翰林学士、侍讲,不仅不为我大宋的振兴出谋划策,竟在这里满口胡言,劝圣上万万不可改变祖宗之法,真不知你的居心何在?”
言辞虽是犀利,司马光仍不生气,只是微笑着解释道:“吕大人刚才说的在宫廷外门颁发法令,那是颁布旧法,不是自我变化;新建之国使用轻典,混乱之国使用重典,世轻世重,这是根据时势的需要而进行的修补,注意,臣说的是修补,而决不是变法。况且治理天下就如治理住宅,坏了就得加以修整,不是严重毁坏,就无需推倒重建。吕大人刚才所说的‘改变’,实则是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另起炉灶,而这种另起炉灶必然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当然是万万使不得,万万使不得的!”
吕惠卿也跨出行列,大声反驳道:“司马大人错了,想你这学富五车之士,对那《吕氏春秋》定是熟烂于心,《尽数篇》里说:‘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于形,而年寿得长焉。’”吕惠卿越说越激动,口若悬河,“《尽数篇》里更是说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气郁头则为头风,气郁耳则为耳聋,气郁目则为目盲,气郁鼻则为鼻窒,气郁腹则为腹胀,气郁足则为足蹶。’李斯更是说过:‘五帝不相复, 三王不相袭, 各以治。非其相反, 是时代变异也。’司马大人仔细听听,所有这些,他们有哪一处不是在谈变?不是在谈变给人类带来的益处,给社会带来的发展?”
不待对方还击,吕惠卿继续气势如虹,驳道:“司马大人刚说房子不是严重毁坏就不重新建造的话,更是荒谬!人……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