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国作登字-2021-A-00271332】
喜剧 历史 明朝 朱元璋 美食
人物简介:
[展开]
1、朱元璋: 安徽人, 38岁。元末北京战败,逃至玉城县,病倒一破庙中。被救。后于应天府称帝立明朝。
2、常先弟: 山东人, 35岁。元末战乱落荒为乞。遇来凤仪,辗转至玉城县,乞讨为生。偶遇朱,救其。早年读书,性情温和,不善言辞,对所有人都很友好。
3、来凤仪: 山东人, 26岁。元末战乱自幼为乞。遇常先弟,辗转至玉城县,乞讨为生。偶遇朱,救其。不拘小节,活泼放纵。言语直白,很是敬重常先弟。
4、陈士修: 江苏人, 46岁。厨师,师从名家。皇家膳房主事。由底层做起,厨艺精湛,勤奋好学。文中称呼:陈士修、主事、陈师傅。
5、张世贵: 河北人,32岁。玉城县府班头,忠于职守,尽心尽责。文中称呼:张班头、张头。
6、刘清明: 河北人,30岁。玉城县府班头。文中称呼:刘班头、刘头。
7、杨中珩: 河北人,42岁,玉城县府知事,县令。寻得二仙后,护送进京。兢兢业业的基层官员,有上进心。十分感恩常先弟朝堂之上出言相救。文字称呼:杨县令、杨大人、杨知事。
8、蒋方铭: 河北人,40岁,玉城县府主簿。成熟稳重,安于现状,习于工笔。文中称呼:蒋主簿。
9、王文元: 江苏人,35岁,礼部司务。文中称呼:王文元、王老爷。
10、邢玉林: 江苏人,45岁。礼部侍郎。标准的政府官员,作风正派,做事果断。文中称呼:邢大人。
11、赵季年: 河南人,43岁。厨师。皇家膳房大厨。忠厚内敛,厨艺精湛。文中称呼:赵师傅。
12、李大人: 朝中官员。
13、张大人: 朝中官员。
14、王大人: 朝中官员。
15、刘大人: 朝中官员。
16、甲、乙: 朝中官员。
简要梗概:
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兵起义,要推翻元朝统治。在北伐过程中寡不敌众,战败并与弟兄失散,落难于玉成县境内,得二位乞丐救助,得以活命。在他建立大明王朝后,招二位乞丐入皇宫。乞丐们在与他人配合后,最终做成了朱元璋想念许久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详细梗概:(1006字)
元朝末年,北伐战败的朱元璋孤身一人流落到了玉成县境内,又困又乏,还生着病,来到一小破庙时就支撑不住,倒在了庙门口。
刚好有俩个乞丐,要饭归来,看到已经昏迷的朱元璋,就把他拖进庙里,生火取暖。等朱元璋醒过来,给他喂了用讨来的剩饭剩菜热的一碗杂合菜汤,朱元璋吃完后觉得很好,就问两个乞丐这碗汤的名字,他们急中生智,随口就叫它珍珠翡翠白玉汤。
两年后,朱元璋在应天府建立了大明王朝,定年号洪武。一日午后,他在花园中休息时突然想起了当年的那碗珍珠翡翠白玉汤,非常希望再吃到。找来了宫中膳房的大师傅,可他对此汤一无所知,自信连他都不知道的宫中更是无人会做。在他的提议下,朱元璋便下旨在全国寻找会做此汤的二人。
刚好这二位乞丐所在的玉成县也发布了皇榜,他们看后非常惊奇,就大胆的揭榜,声称自己就是榜中要找寻之人。
县令杨大人在得知此事后,兴奋的不敢相信,马上就要见二位,被县里主簿蒋方铭拉着,说是如此重要之人不可怠慢,得穿了正式官服相迎。可等他们一见面,杨大人傻眼了,原来这是他们早就熟悉的两个要饭的。为了验证他俩的真实性,便在大堂开始了审问,在确定了二人身份和故事后,他们决定加急往京城报告,同时安排张班头看住二位乞丐,不让他们离开县衙半步。
不日,京城来人了,他呈皇命要带二位乞丐即刻进京复命。
由杨大人带队的一行人来到京城,礼部邢大人在馆驿里见过了他们,告知要第二天在礼部演礼后方可入宫面圣。
第二天,皇上急于召见,他们在未能演礼的情况下便仓促入宫,路上邢大人简单的告诉他们基本的礼节,可还是太过复杂,再加上过于紧张,他们跌跌撞撞的来到朝堂,还是闹出来不少笑话。
回馆驿后,他们得到消息,皇上要他们准备珍珠翡翠白玉汤二百份,三天后在皇宫大摆宴席,招待满朝的文武大臣和皇亲国戚。同时邢大人也想了解这珍珠翡翠白玉汤后面的故事,杨县令只……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前章 庙遇
元末 秋分 玉城县境
初秋落叶林间道,一人一马一条枪。
荡荡山林路,秋叶始零落。明亮亮的阳光,穿过林间薄雾,斜斜的洒在地上。黄褐间,马蹄轻落,沙沙声响。马上之人,横枪危坐,光头无盔,发髻稍散,发梢有雾水滴落。半副残甲,零零片片挂着,露出大部衬衣,身上头上脸上不时的撞上蜘蛛网,边走边摘,眼神里露出些些焦虑,仿佛这林中景色与他无关。
当太阳渐渐隐没在身后,朱元璋从马上缓缓的翻下来,一手扶着马鞍,一手扶枪。活动了双腿,上下前后的打量着。寂静的山林,偶有几声鸟鸣,他喘了几口大气,手拽缰绳,牵马步行。山路有一段没一段,高高低低。天光明显的暗了,朱元璋感觉到了凉意,一直焦急地四下望着,像是在找什么。终于,在一个靠着山石的两棵树中间,他停下来,看了看,露出的笑容证明他非常满意。
枪靠着石头立着,松开了马的绑带皮具,卸下鞍套,抚摸了几下马背,又拍了两下,嘴里“嘚儿嘚儿”几声,马儿就明白了。它哧了声响鼻儿回应着,抖了身体,慢步走开。
马儿慢慢地挪着,低头闻着不多的绿草绿叶,合意的就啃两口,不知不觉的远了。最后,它竟然找到了一个小水坑,恣意撒欢的喝饱了。
朱元璋把两树之间整理了一下,折了杂枝茅草,用脚把地面找找平,四下里抱回落叶干草,堆了一个小堆。脚先踩了踩树叶,再铺上干草,再踩,就这样弄了一个窝。最后把所有的干草都堆了上去,得意的拍净了手。
朱元璋冲林中“嗷嗷”喊了几声,那马儿听话的转身回来了,挽了缰绳,系在树上,又抱了一抱干草,堆在它面前。
朱元璋坐着,从怀里掏出一块破布包裹着的东西,打开后是一小块黑乎乎的窝头,小小的。他艰难的啃着,又干又硬,索性一下子填进嘴里,没有水,只能挣扎着嚼着,难以下咽,面目狰狞。
这时,“哗哗”响了,一扭脸,原是马儿在放水,好久才停下。那一摊,还冒着热气。他和马儿好奇的对视着,一个嚼着窝头一个嚼着草。好像发生了什么,他一下子站起来,推着马身换了个方向,脚下的水正慢慢的流向草窝。“呦呦呦!”,赶紧用脚划拉几下,把水流引向外面。
险情排除后,在地上跺了跺脚,又在干地上蹭了蹭。天完全暗了,朱元璋伸手够过枪,顺进窝里,自己撅着屁股拱了进去,身子盖住了,露出一双脚不断地倒腾,整理着干草被,直到都严实了才停下。面前的草扒开一……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