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梗概:(584字)
这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段近乎淡忘了的历史,一段不为现代人们所熟知的生活。善良与丑恶共处,人性与兽性并存。是一曲热烈中带有凄凉,高昂中透着悲怆的乐章。尽管其中时时跳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是噪音。唯其如此,愈显示出其真实性,原始性。生活中不仅仅有春风,也有着乍寒还暖。就算是晓韵天籁,同样混有乌鸦和猫头鹰的叫声。理性与客观的读者大可不必对此求全责备。
1996年的深秋,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不久。前国民党某部师长汤荣飞将军于一天深夜秘密约见中共玉山县委书记梅剑亭,将一颗“蓝水晶人头”交梅保存。由梅待将来政局稳定时交与国家,使此国宝重见天日。梅剑亭深为将军爱国心感动,表示一定尽心竭力,不负将军所托。梅因发现屋外异常,不敢在将军处久留,遂携带“蓝水晶”和女儿梅若琴匆匆离开。
四年后,梅剑亭被打倒。梅剑亭的女儿梅若琴和新任玉山县委书记,玉山革命委员会主任丁永红的女儿丁竹韵,出身地主家庭的石静兰,出身小业主家庭的苏佩秋,出身教师家庭的孙立华五人一起去玉山县所属的皇村公社,翡翠坑大队插队。此时,梅剑亭私藏“蓝水晶”的事已泄露。为找到“蓝水晶”,丁永红逼死汤荣飞将军,反复搜查梅剑亭住处一无所获。于是怀疑“蓝水晶”在梅若琴手里,以检查小麦备播为名,偕玉山县生产组长王长泰,新闻组长潘占林,县“知青办主任”刘玉瑶来翡翠坑,要大队支书,革命会主任刘卫东秘密监视梅若琴,追回“蓝水晶”。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作品正文
序幕
一九六六年秋末的一天,子夜时分。地处平原省最北面的玉山县城象全国其他城镇一样,从喧嚣和鼎沸声中解脱出来,进入休眠状态。一处处房舍,一扇扇窗子看上去黑黢黢的,静悄悄声息皆无。惟有路旁电线杆子在萧瑟秋风中发出一阵阵极轻微的‘嗡嗡’声,仿佛在为大地唱着催眠曲。
中共玉山县委书记梅剑亭和女儿梅若琴从县委大院出来,来到前国民党某部师长汤荣飞将军家。梅剑亭莆待坐定便问“汤将军约我深夜至此,不知是什么意思?”汤荣飞没有正面回答梅剑亭的话,向站在一旁的汤平之和梅若琴说:“平之,你们两个去外边看着,有情况及时通知我们。”
汤平之和梅若琴应声退出。
梅剑亭见汤荣飞如此举动,知道必有重要事情,于是不再问,只是把‘霍霍’的目光投向汤,看他做何解答。汤荣飞于暗处摸索了一阵,捧出一锦匣至梅剑亭面前道:“梅书记,我想将此物交与你保管。” 梅剑亭一皱眉问:“什么东西?”
梅剑亭打开锦匣,从匣内取出一颗蓝水晶人头,灯光下龇牙咧嘴,面目狰狞。梅剑亭一惊,问:“汤将军,你这是何意?”汤荣飞道:“梅书记勿惊。此物虽面目丑陋,然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实为一件价值不菲的瑰宝。我于无意中得之,珍藏至今,并非想拒为己有。实因不忍暴殄天物之故也。今将其交与梅书记也算是宝剑赠烈士,货卖于识家。梅书记千万悉心保存,勿使此奇珍流失。”
梅剑亭问道:“你问什么要将此奇珍交与我呢?” 汤荣飞苦笑道:“梅书记,你我出身军人,我们说话用不着兜圈子。眼下形势,你比我更清楚。此物若放我处终究不妥,我想还是由梅书记来保管更安全些。俟将来时清之日交与国家,此物庶可重见天日。”
梅剑亭点头道:“先生既然信得过我,我一定尽心竭力,不负所托。”汤荣飞感动地道:“梅书记高风亮节,一诺千金,令人钦佩。只是此物虽为国宝,却非吉祥之物,凡接近它的人,恐有厄运临头。梅书记你可想好了,千万别后悔。”梅剑亭大笑道:“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梅某戎马一生,枪林弹雨尚且不惧,何况一水晶人头。我到要看看它能给我带来怎样的厄运。”
……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