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作品已在陕西省版权局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25-2012-A-002】
皇天 后土
简要梗概:
本剧以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1940年)期间
发生在陕西关中以及山西中条山地区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关
中大儒黄公度(西北军独立旅旅长)与日本军人石田一郎(华
北派遣军二十师团混成旅团旅团长)之间的国恨家仇为主要线
索,塑造了一系列性格特异、栩栩如生的风云人物。故事情节
跌宕起伏,扣人心魄;战争场面铁马冰河,宏大壮阔;情感纠
结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对人性的揭示与透析淋漓尽致,入骨
三分。
详细梗概:(2376字)
明国初年,大清末科陕西头名举人黄公度,与关中豪门肖家才貌双全的千金小姐肖玉婵不期邂逅,彼此遂生情愫,以心相许。日本陆军本部为实施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派遣石田一郎潜入关中,秘密进行军事地形测绘。此人亦对肖玉婵痴迷异常,无以复加。同时,当年曾与肖玉婵指腹为婚,高举反袁护国大旗最终战败落草的龙宝山对肖玉婵更是情有独钟。于是,黄公度、石田一郎、龙宝山三个男人围绕肖玉婵纷争迭起,剑拔弩张。
龙宝山两次抢亲,意欲将肖玉婵掳入匪窟,第一次为石田一郎所救,第二次被只身独闯虎穴的黄公度解困。龙宝山心灰意冷,遂落发为僧,终生追随黄公度,成了后来黄手下一员抗日干将。
黄公度与肖玉婵成婚之日,石田一郎赶赴现场争锋搅局,有伤肖玉婵清誉,大损黄公度颜面。黄对石田一郎百般羞辱,二人遂成生死冤家。
婚后黄公度与肖玉婵生一幼子(即后来的袁天刚)。适逢黄公度因倡导学潮,闹出人命,被陕西军阀逮捕入狱。石田一郎通过外交手段施压,迫使当局将黄公度开释出狱。就在黄公度与肖玉婵团圆之夜,石田一郎对封建礼教意识极为浓厚的黄公度施行致命一击,强行与肖玉婵发生肌肤之亲,并致使肖玉婵有了身孕,即后来的仪贞姑娘。
黄公度万念俱灰,企图一把火烧死石田一郎,连同娇妻爱子亦不做存想。不期石田一郎火窟逃身,妻子肖玉婵与娇儿(袁天刚)也被暗中保护黄家的龙宝山(大悲和尚)解救,并将严重毁容的肖玉婵及娇儿送入尼姑庵。
黄公度为寻仇雪恨,苟延余生,在龙宝山协助下,以杰出的聪明才智剿灭收编了多处股匪,成立并训练出一支军事素质极强的地方武装力量“保民团”,为的是有朝一日向身份来历……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一)艺术品味创新
适应新时期文化软实力在世界范围内竞争机制,跳出把影视艺术当作单一娱乐工具的园囿,拒绝把严肃的抗日战争游戏化倾向与低俗媚俗,试图寻找一个契合点,反映适应于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共同认可的一种厚重而深入的普世价值,为该作品打下走向境外最起码的基础。
(二)主题思想创新
拒绝先入为主,站在自我立场“自己念自己经”,尽可能较为冷静俯视中日战争。在淋漓尽致表现本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正义性与英勇顽强的同时,不拘泥于单一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参与战争的人的内心世界去揭示战争的本质,把抗战题材影视剧推向一个崭新的层面。
(三)人物安排创新
彻底打破把日军简单化、表面化当做配角或道具的处理方式。这样既不利于反映侵略者的凶残,又不利于揭示侵略者发动的那场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本质。无论是日军将领、普通士兵,本剧均给予群体性展示,力求并深入其内心世界,展示被战争扭曲的人性,让观众看到一个个被“解剖”了的侵华日军本来面目。
(四)艺术形象创新
赳赳武夫式的抗日英雄司空见惯,形象单薄。凭借单一的匹夫之勇、机谋韬略未免缺乏厚重,不足以承载一个大国民族精神,难以深入揭示战争劫难留给这个民族内心深处的巨大隐痛。本剧男一号以文人出身,厚重学养,儒将风范之全新面目,首次出现在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承载了其他影视作品难以支撑的分量。
(五)故事情节创新
该剧除情节紧凑、环环相扣、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而外,在充分展示敌我双方武力较量的同时,无时无处不体现在人性的冲突上。武力较量是依托,人性较量是本质。它不同于其他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显著区别,就在与它打的是一场人性的战争,而不尽然是一场武力的战争,是通过战争去写人性,再通过人性去否定战争。
(六)艺术思维创新
本来应归结为艺术形象塑造范围,因其独具特色补缀一笔。试想,本剧女一号十六岁前被全然封闭在尼姑庵内,除了修习医道,对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一无所知。她如同一张白纸,是以混沌初开面目面世的。是谁人何以“制造”如此一个“痴女”?“制造”这一“痴女”的目的何在?她的面世承载着什么样的使命?又是如何完成这一使命的?看似荒诞而独具深意,抽丝剥茧则意蕴无穷。
(七)故事结局创新
精神归属远胜战争胜负,武力未必可以征服一切……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
阅读剧本正文
《皇天后土》(1——4集)
《皇》剧第一集
【1】太平镇街头(日;外)
□二十六七岁的黄公度体格颀长,俊朗潇洒,身着府绸长袍,手摇折扇翩翩而来。
□黄公度身后跟着十几个挤眉弄眼、嘀嘀咕咕的大姑娘小媳妇。
大姑娘甲:嫂子,他就是黄大才子?
小媳妇甲:可不!关中道上没人不知道他。
小媳妇乙:妹子,该不是你也瞧上眼啦?嫂子托王媒婆给你提说提说?
大姑娘甲:(羞涩地)他哪瞧得上我呀……
大姑娘乙:那倒是!听说他眼睛长在脑门上,连西安城花里胡哨的阔小姐都瞧不上眼。
【2】太平镇镇公所门前(日;外)
□镇公所门前挂着一面写有“……县太平镇镇公所”字样的竖牌。
□一名地方吏员拎着公文包,出得大门,冲路经此地的黄公度毕恭毕敬,抱拳屈身。
吏员:黄先生,请屈尊到镇公所小坐,喝口茶水。
黄公度(抱拳回礼)哦!闲来无事,随便走走。您客气了,不敢叨扰。
吏员:黄先生慢走。
□身着素净西服、颈部紧扣蝴蝶结领花、头戴一顶白色黑箍礼帽、佩茶色眼镜、约年仅散旬的高参议骑高头大马,在几个随从的陪护下迎面而来。
□高参议见得黄公度,滚鞍下马,抱拳作礼。
高参议:黄兄别来无恙!不期在此邂逅。幸会!幸会!
黄公度:(抱拳回礼)哦,高参议!您这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啦?
高参议:您说笑啰!古城西安一别,数载不曾谋面。想当年陕西督军张凤翙,出兵围堵“讨袁反帝”中原义军,黄兄激于义愤,慷慨陈词,把督军大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自感失言)呸呸呸,小弟失言!小弟失言!
黄公度:哈……好一个狗血淋头!高兄,该没淋到您头上吧?
高参议:哪里哪里!黄兄大义凛然,不畏强暴,至今言犹在耳,令兄弟我肃然起敬。今日有幸相逢,小弟做东,请黄兄移驾华岳楼小坐,叙叙别情。不知黄兄肯不肯赏脸?
黄公度:(拱手作别)高兄客气了。黄某心领,留待来日吧。
高参议:(彬彬有礼地作谦让状)那……黄兄请慢走,慢走。
□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依旧尾随在黄公度身后。
大姑娘甲:这些有头有脸的人,见了黄大才子,怎么都跟龟孙子似的?
小媳妇甲:黄大才子是什么人?是大清……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