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平汉落幕(下)
四
这天的战斗,从战术上看,共军没有讨到便宜,而且多处失利。几处进攻,除死伤多人之外,都未达到预期目的。
中共攻击部队不得已于拂晓前撤出战斗。
但是从战略上说,真正达到目的的是中共部队。他们拖住了马法五,没能使他即时南撤,误过了回撤时机。到了次日,共军部队源源不断开向战场,马法五他们失败的命运已经注定。
这天晚上,马法五和宋肯堂在他们的长官部急得抓耳挠腮,如热锅上蚂蚁。他们预定要在当晚向安阳撤退,无奈共军多处向他们攻击,部队忙于防守尚且难于应付,那能顾得上南撤。
看看天已拂晓,共军死伤众多,撤出战斗,一夜血与火的流血战场一时间沉寂下来,周围静的有点怕人。久经沙场的兵士们都知道,一场更加残酷的决定战役胜负的人肉绞杀马上就要开始了。不过此时的战场双方的士兵们显得异常的平静,就像没有发生过战争一样。只有双方的将帅们正在思考着下一步的方略。
马法五眼看错过了最佳撤退时机,一脸沮丧,只好命令部队严防死守,不让共军突进,然后等待时机南撤,除此之外,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宋肯堂此时更是没了主意,全凭马法五指挥。
三十军鲁崇义也遭受到共军袭击,不敢妄动。到了天明,各处纷纷来报,都说他们四周全是共军部队,随时都可能发动新的打击,士兵们士气达到最低点。
且说刘伯承、邓小平在他们的指挥所,各部向他们报来作战失利的报告,但是,两人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因为,各处报告都证实马法五主力还在包围之中,并未撤出重围,而且,共军各路军马正在向战场中心集结,将士们虽然十分疲惫,士气空前高涨。所以,指挥部的参谋们出出进进,向他们报告着各种情况时,他们都似听非听。
参谋长李达在地图上划着红线,并向他俩汇报着各部队的方位和进展情况。
杨得志打来电话,检讨他们进攻前旗杆樟未能成功。
邓小平接电话,他对刘伯承说:“是杨得志。”
刘伯承道:“克打克打他也好!”
于是邓小平在电话里说:“得志同志,你是不是战线太长了呀,哪都想成功,结果是哪都不成功,我看你不如收缩兵力,来它个猛虎掏心,中心开花。”
那边杨得志说道:“谢谢邓政委,我明白了!”
于是,杨得志、苏振华决心放弃对马营和后旗杆樟的攻击,集……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