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血战四平(上)
一
苏联通过《雅尔塔协定》和《关于大连的协定》,取得了在大连的特殊权益。美国对此极为不满,遂以“门户开放”为由插足东北。对斯大林来说,他要想拒美国势力于东北之外,就必须采取强硬措施。于是,斯大林又转向支持中共,力图加强中共在东北的地位,以牵制国民党。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美国支持国民党,国共两党在东北的争夺,实际上就是当时美苏之间的冷战的产物。
蒋介石在进入东北的问题上遭到苏联方面的冷遇,遂改变策略,在外交上与美国结盟,以遵守条约和协议为名,对苏联施加压力,蒋介石决定将与苏军的谈判升级,以期引起国际舆论关注,促其改变态度。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国民党政府正式通知苏联驻华使馆:“由于苏方一再阻挠接收东北,中方决定将东北行营从长春撤出至山海关,并决定派蒋经国为蒋介石私人代表访问莫斯科,直接跟斯大林交涉。”
斯大林并未打算跟蒋介石关系破裂,又担心中苏关系破裂后美国插手干预,很快作出妥协。苏联政府遂发表声明:“一切接收工作,皆可依靠友好同盟条约进行,而无不可协商解决之事。”
蒋介石即令熊式辉与苏军就接收东北进行磋商。
蒋介石对熊式辉说:“我军暂时还没有力量接收东北,如果苏军撤出东北,就会给共党渗入以机会,你须争取让苏军暂缓撤出,到国军到来之时再行撤出。”他又说:“要向他们说明,按照协议,唯我国民政府有权力接收东北,要让他们对中共施压,让中共退出所占大中城市,包括沈阳。”
熊式辉即与苏军驻东北统帅马林诺夫斯基进行协商。
熊式辉向苏军提出,要求延缓撤退,马林诺夫斯基非常爽快:“愿将其军队撤退延缓一个月至二个月。”
熊式辉又说:“我国民政府乃是唯一合法政府,苏军撤出占领之城市,都应交由我国民政府接管。”
马林诺夫斯基不假思索又爽快答应:“当然,苏军会协助中国政府接收所占城市。”
于是,中苏就接收东北达成协议,确定苏军延缓撤出,以确保将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能移交给国民政府。苏联政府还正式照会国民党,否认曾向中共提供援助,声称苏军撤退地区被中共占领是国民党无力接收的结果。
苏联与国民党又蜜月交好了。
苏联在向国民党提供帮助的同时加强了对中共的限制,把过去对中共提供援助的承诺一下子抛诸脑后。
接着……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