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卖点
- 作品正文
激战津浦(上)
一
至一九四五年十月,国民党军集结一百一十万人的兵力,沿平绥、同蒲、正太、平汉、津浦五条铁路线东进或北上,与共产党争抢日寇投降后留下的地盘,并试图将认为力量不强的共产党军驱离他们的解放区。算盘打得不错,进展却不能尽如人意。
先是北路傅作义东侵,想与共军争夺京绥重镇张家口,结果晚了半步,张家口已落入共军之手,傅作义审时度势,不与共军争一日之高下,退保归绥,等待时机。
西路山西一线,胡宗南沿同蒲北进,配合阎锡山南下,争夺上党,想把太行山共产党解放区太行太岳两大军区分割孤立,使其不能立足。结果遭到刘伯承、邓小平的反击,丢了上党六县,损失了阎军约四万人马。
中路平汉线,国民党在邯郸战场失利,打通平汉线的企图受挫,高树勋降共,国民党孙连仲部非但不能北进半步,却把北进三个军损失殆尽。
蒋介石心中甚是焦急,现在只有眼睁睁盼着东边津浦线北进是否能有所斩获了,若能从东路打通津浦路,亦是不小胜绩。
国民党军大军要想占领华北,主要依靠平绥、同蒲、平汉和津浦四条铁路线。共产党则在这四条主要通道线上与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争夺。同蒲、平汉既述,津蒲、平绥两线进展如何,我们将陆续展开。
在这四线争夺炽烈之时,共产党人把眼光盯向了关外战略要地——东北。东北那片广袤而肥沃的黑土地,其战略重要性自不必说。可以这样认为,当关内势均力敌难解难分之时,谁要得了东北,谁便可王天下。
一九四五年九月,中共决定:江南新四军回撤江北向苏皖根据地,原江淮之新四军一部赶赴山东,而山东大部急赴东北。决定命令由苏联看病回国的林彪到东北主持工作,命令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赴东北协助林彪,新四军军长陈毅赴山东接替罗荣桓。
这是中共战争史上一次伟大的战略行动。 中共放弃江南,示敌以弱,看似退却,实是谋攻,夺取东北就这样成为中共的重要目标。
这次战略动作堪称中共解放战争史上大手笔之一,源于毛泽东之战略思想,而大手笔的执笔人是刘少奇。
9月19日,刘少奇签署命令:“山东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20日,再次致电山东分局:“发展东北,控制冀东、热河,进而控制东北,除各地派去的部队和干部外,中央完全靠你们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要以山东的全部力量来完成,必须全力……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