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
- 作品正文
5、一位没有文化的中学校长
沈幽兰没能到中学当出纳,这里的曲折原委,除了沈幽兰夫妇,再也没有谁能比刘正农校长更清楚了。那天在医院里被几位教师一番半真不假的奚落后,刘校长确实不好受,尤其是当他看到沈幽兰伤成那个样子,内心那种作为一校之长而未能尽到责任的愧疚更是他人所无法理解的!
这天早饭时间,公社干部还没有上班,刘校长就出了门,他要趁着这个机会再去找一下丁副书记。“在家里谈话比在办公室好,家里没人干扰,话可以说得深透些。”刘正农校长做好了心理上的一些准备,就摆动那两条不紧不慢的腿,像鸭子踩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歪哒歪哒”着向丁副书记家走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周娴他们一批从大城市下迁的老师们,经过将近十年的“贫下中农再教育”,终于“功德圆满”陆续返城了。现在我们无须去知道那些已回大城市的老师们究竟在“接受再教育”中有多大的收获,但他们为大山里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孤峰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为创建学校而艰难地走在乡间小路去动员学生入学的情景;不会忘记他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在国家恢复高考后,也先后考上了几十名大学生的事实;更不会忘记他们把一所从三十几个学生开始,发展到如今拥有六百多名学生的完完全全的一所中学!
他们的回城,对他们本人来说,应该是一种苦难的解脱;但对孤峰的教育事业却不能不是一个莫大的损失!这种感受最深切的莫过于刘正农校长。十年前召开的那次以小驼子为靶心的批判会,使他当然地成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代表进驻了孤峰中学,他虽然在中学担任着书记、主任,直到后来的校长,但他这个只读过半年《百家姓》的庄稼人,管理农业生产是无可挑剔的,但要搞好教育,毫不客气地说,他只能是“捧着鼓给别人敲”!在下迁教师还未上调之前,天塌下来有高个子撑着,教育教学上的事都是有周娴主任顶着;周主任他们一走,他也曾向丁副书记建议过要调整班子充实班子,要在教师队伍中选拔一批人材来领导学校。但丁副书记不同意,说:“就你领导好,这多年你不是把学校管得稳稳当当吗?知识分子当校长还不一定比你好呢!”他完全明白丁副书记的意思:他忠厚,他不懂得教育上的事,正因为自己的不懂,因而也就不敢在学校“乱说乱动”,因而他比知识分子更“规矩”、更听话,他不会像知识分子那样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那样难缠……一句话,他便于上级的领导!虽说后来配了教务主任、总务主任,但他们都是管具体的事务……
您没有登录,注册并登录后方可阅读全部公开的正文!
免费注册 | 马上登录